全球税收规则正在变得更加普遍,香港的税收政策也在悄悄发生变化。从2025年开始,跨国公司的超额利润税率将略微上升至17%,想要享受离岸免税待遇就需要在当地设立实体办公并创造本地收入。银行的交易流水将与税务系统实现实时对接,税务稽查将实现人工智能化升级。值得注意的是,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机遇:投入人工智能和绿色科技研发可获得高达400%的税收抵免,同时环保设备投资的扣除比例将提高至120%。这场变革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企业在合规和创新之间抢夺红利、开拓未来的关键之战。一个为期6个月的窗口期已经开启,只有重新规划税务策略,企业才能抢占先机。
一、税率与税制重大调整
1. 两级制利得税税率修订
现行:首200万利润8.25%,超额部分16.5%
2025年拟调整:
首200万利润税率 维持8.25%
超额部分税率 上调至17%(应对全球最低税负规则
影响群体:年利润超200万港元的本地及跨国企业
2. 全球最低税(GMT)落地
适用范围:全球合并收入≥7.5亿欧元的跨国企业集团
核心规则:
香港成员实体实际税率<15%时,需补缴差额税(QDMTT)
需提交 国别报告(CbCR) 及 GloBE信息申报表
应对策略:
重组控股架构,利用香港与内地税收协定降低整体税负
申请特定行业豁免(如海运、可再生能源)
二、跨境交易合规升级
1. 转让定价(TP)文档三层结构强制化
主文件(Master File):披露全球业务架构及转让定价政策
本地文件(Local File):详细列明香港关联交易(阈值:关联交易额≥2亿港元)
国别报告(CbCR):全球收入分配及税款缴纳情况
2. 数字经济征税规则
显著经济存在(SEP)测试:
在香港拥有 数字化服务本地用户基数≥30万
或 年数字化收入≥1,000万港元
应税利润计算:按用户参与度或收入比例分配
三、审计与申报流程数字化
1. 强制电子报税(无纸化)
所有利得税表、审计报告需通过 “税务易”平台 提交
豁免条件:年营业额<100万港元且无跨境交易
2. 实时数据共享(与银行)
税务局可调取企业银行流水,自动比对申报数据
风险预警:频繁大额现金交易或公私账混用将触发稽查
四、环保与科创税收激励
1. 绿色税收抵免
环保设备投资:可享 120%加计扣除(原为100%)
碳交易亏损:允许向前结转3年抵减利润
2.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
适用领域:新增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科技
扣除比例: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可扣 400%(原为300%)
上限:年度扣除额提升至 500万港元
五、离岸免税政策收紧
1. 经济实质测试(EST)强化
离岸公司需证明:
在香港有足够全职员工及办公场所
核心创收活动(CIGA)实际在港进行
违规后果:离岸收入免税资格撤销+追溯补税
2. 被动收入(股息、利息)征税
若收入来源地税率<15%,需在香港补足差额
六、中小企业过渡性安排
1. 审计豁免门槛放宽
年营业额上限:由1.2亿港元提高至 1.5亿港元
替代文件:提交《董事确认声明》代替审计报告
2. 分期缴税优惠
年利润≤50万港元企业可申请 12期免息分期
七、合规建议与时间表
2024年筹备重点:
升级财务系统,适配电子报税格式(XBRL标准)
开展全球税负测算,评估GMT影响
梳理关联交易,预编转让定价文档
稽查高风险信号:
利润率连续3年低于行业均值20%以上
跨境关联交易占比>总收入60%